中文  |  English
科学技术创新助力食品安全 时间: 2024-02-03 15:50:55 |   作者: 膜分离设备

  由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创新技术(项目)”评选在...[详细]

  刚刚度过84岁生日的陈君石院士谈自己的养生秘诀时说:“我的秘诀是——什么都吃!”[详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是中国经济网主持人郭枞枞,很欢迎大家出席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科技分论坛的活动现场。在今天的论坛中,各位嘉宾会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共同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努力,那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先生致辞,有请。

  尊敬的陈院士、孟理事长、尊敬的毕司长、马司长、雷司长,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国食品安全论坛!

  中国经济网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今年是第十一届了,执行承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也是第九届了。十年辛苦不寻常。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氛围越来越好。

  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为例,从2011年举办时候只有6个部委主办,到今年已经有23个部委主办;活动规模从只有一个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已发展成为拥有主场活动、知识竞赛、国际展会、专业培训、先进的技术和项目发布等多种形态的综合宣传教育行动;时间也从半天,发展到持续两周,有10多个主题日,纵贯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立体科普宣传。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中央明白准确地提出“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多年努力的最高褒奖,是广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者共同奉献给我国人民健康生活的一场科普嘉年华。我为这么多年走过的道路感到骄傲,为我们有这么多尊敬的师长、优秀的朋友、同事感到无比自豪!

  回到今天的论坛,我们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我们的饮食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和丰富。先进的检测技术、灭菌技术、包装技术、可追溯技术等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在优化与丰富产品品类,加快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品质、营养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激励食品领域广大科技人员不断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国经济网与科信中心、食品科技学会联手举办今天的科技论坛,发布食品安全示范项目、创新技术,目的就是鼓励更多创新理念、技术、管理系统、成功项目构成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从发布情况看,有些项目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保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发挥了实际效果。

  过一会儿大家就可以看到今年答案的揭晓。这里要真诚地感谢陈君石院士、孟素荷理事长、李怀林会长、胡小松院长等专家对示范项目和创新技术的倾心关怀、悉心呵护和精心评审。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网为什么会对食品安全这么投入?我想说的是,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从食品产业作为世界各国的第一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又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从习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人的“初心”来看,食品安全还是个覆盖人群最广泛的政治问题。关注中国经济,不能不关注中国的食品产业;守护中国经济安全,不能不守护中国人的食品安全。中国经济网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就从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开始吧。所以,中国经济网从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从2011年起承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多项活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勇敢曝光破坏食品安全的人和事,主动破解各种谣言,旗帜鲜明地站在舆论第一线日,在中国科协的主题日上,中经网有幸受邀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中国食品科普联盟。前不久,为了迎接食品安全宣传周,我们还紧急组织编写了《食品安全知识读本》。这里要感谢陈君石、孙宝国院士的指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胡颖廉教授和科信中心钟凯博士两位主编,他们的无私帮助和鼎力支持使该书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付印。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来到信息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能、无物不能的信息传输正在给我们带来高度便利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烦恼。吃什么怎么吃这类几十年前想都不用想的事,现在成了社会热点。中国经济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重视舆论引导,不断加强媒体监督,让食品安全违法者无处藏身;同时以更有效的手段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科普,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安心。

  谢谢王总,谢谢。刚才王总说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些年,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氛围越来越好了。的确是这样,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给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还是那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食品安全,但食品安全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守护。那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女士致辞,有请孟理事长。

  我早晨想到了几点,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首先,先祝贺这个会议的成功,我自己想的第一个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水平稳中向好,其实我觉得稳中向好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主体,中国食品企业家安全责任意识的提升和到位,把食品安全的成本列入生产成本,在10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行动。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和科研各个环节的投入,我觉得已经成了各个优秀食品企业一个共同的行动,今天参展的企业和一会受表彰的企业的行动实际上非常深刻的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中国食品安全不断向好的势头能否稳住,并且能够持续向上,最关键的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化,不仅仅是食品生产工厂的责任,当工业食品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之后,加工部分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可控的。实际上,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两端的原料和物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员工的执行力。当非洲猪瘟发现以后,受波折最大的是受到影响的冷冻食品企业,农业的问题会强烈的影响工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各方的责任都落实到位了,食品安全的链条才能真正的强大。同时现在我们网上的物流已经占到了食品销售额的30%,那么对食品企业严格地监管,能否在终端最终到消费者的产品和消费者对接的决定权是在物流,那这段管好了,我觉得对于食品企业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破解。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标准的问题,当然还有政府的监管问题,都需要到位。我希望中国食品界,包括政府能够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的短板,因为短板决定着水平,而不要沾沾自喜于目前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提出的食品安全的问题导向切中要害。

  第三个,我想谈的是,科研的创新是食品行业目前正在进行健康的转型,下一轮创新的主体它实际就是从安全到健康的一种提升,实际上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减:减油、降糖、减盐。它既是机遇,更是一个很难过去的门槛。像减糖的问题,糖的替代物现在并没有找到,最科学的替代并没有找到,它尚不完美;而减盐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中国人多少年形成的口味,还有盐在食品工业中防腐的问题,这也需要破解;减油之后它需要从工艺到装备的很大创新,像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之间,从原料到工艺到装备它都需要很大的变革。所以健康行动的推动,要科学、稳妥、有节奏。营养政策的推出需要广泛的听取行业的意见,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我一直在跟卫健委的官员们说不要急于做事情,而是要把事情做正确,胡小松多年以前就谈到这样的观点。我觉得除了减还有加,把现有的食品怎么样加上更具健康内涵的天然的原物料,我觉得这里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这是我们非常要关注的事情,要尽早起步,尽管我们可以说用多少年去实施这三减,但是实际上作为食品人来说,健康与安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第四个我想非常感谢以经济日报为代表的媒体人,十多年来他们用忠诚及敏锐,专业而深入的报道,为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环境的净化尽职尽责,同时在与科技界有效合作中,表述了中国食品行业的真实,谢谢你们,并祝贺大会成功。

  谢谢孟理事长,刚才孟理事长为我们分析了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做,的确是这样,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目前正在不断的积极做出有效的成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安全的食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当然了,在保障食品安全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有很多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尤其是目前中国正在不断的推进城市化进程,那么如何解决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供应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对城市的垃圾进行处理呢?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专程请来了英国可持续创新实验室创办人总监郑一青女士为我们分享一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有请郑总,有请。

  各位尊敬的先生女士以及在场的领导,非常感谢今天有这样的机会亲自来跟大家报告,我们公司在欧洲做的一些事情。我今天的主题希望能从“2030年可持续发展”看环境安全与食品安全。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我们基本上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公司里面有几个重要的领域包括了气候永续、气候变迁跟生态城市相关的,我自己担任欧洲、美国以及亚洲许多的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专家。其中有一个最重要是“欧洲地平线”,我是唯一的华人代表,也参加了世界绿色设计协会,过去曾经参于过中美低碳城市,以及担任过OMEGA专家顾问委员会的专家,今天我希望能从国际的重大趋势来看,到底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跟环境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一个希望能探讨中国现在非常重视无废城市循环城市以及欧洲的经验,另外最后希望能透过所谓科技持续创新,怎么样透过材料的研究来改善食品的安全跟食品的包装,一些欧洲最新的范例。

  在我们看来,未来国际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未来2030会成为一个亚洲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亚洲的时代,事实上是因为人口跟经济将来都会在亚洲为主,其中对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未来全球的食品需求会增加40%,能源要增加45%以上,水会增加30%,我们看到过去所有经济成长,最大的动力其实来自于中国。世界的经济中心,怎么样在2000年中,从亚洲移到了欧洲,又在过去50年快速的移回了亚洲,其中的关键就是中国在全世界经济比重持续增加,尤其过去30年的经济成长,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未来的经济比重会以亚洲为主,就是中国跟印度加起来就会超过整个欧亚西方的发展。

  在过去10年,中国已经吸纳了全世界各式各样的进口以及资源的输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造成了亚洲地区许多的环境挑战,环境的挑战包括资源的消耗,也同时造成了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这其实是对全世界环境安全最重大的一个挑战,只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食品。欧洲海洋的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欧洲的一些研究已经指出,如果不做任何事情,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胶会超过海洋中的鱼类,这对全世界食品安全有一个根本的影响,因为海洋是培育了所有的海鲜跟动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这也已经造成了每年将近12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我们看全世界的海洋塑胶,事实上58%是来自东南亚的五个国家,占全世界塑胶垃圾的三分之一。从这些塑料实际上又回到了食物链,这是一个笑话,有一个人他就说他想要用塑胶袋装他的鱼,这位女士就说塑胶已经到了鱼的里面,我们在科学研究发现,事实上每年因为塑胶,进到食物链,尤其像海鲜食物,以及每一年每一个人会吃进去将近5万颗的微塑胶粒,将近半镑,就是四分之一公斤的塑胶。所以这是对人类食品安全一个很深刻的警讯。

  我们看在全世界联合国的永续发展指标2030年,它已经提出了重要的,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中12项是跟食品安全相关,包括了水、人类的健康以及陆地生物、水中生物。我参与的欧洲2020年的地平线的计划,事实上跟中国有很深密的合作计划,我们在过去6年不断讨论中国跟欧洲在科技合作上有哪些合作的项目。我们两年前在欧洲跟中国的专家会议上特别提出,在中国跟欧洲合作项目包括能源、供水、循环经济跟气候变化,这几项是欧洲的领导们认为,跟中国合作是一个关键因素,会对人类未来的一些重大因素会有一些很重要的影响。那其中这些领域都牵扯到跟食品安全、跟环境安全相关。

  在循环经济有一个很重大的角度,就是希望能看到在所有的生态链里面,要把所有石化产品的产业跟非石化产业产品,生物为基础的物质要分开,我等下会谈到欧洲在循环经济上面的想法跟做法。整个欧洲是希望以所谓的循环经济、生物经济和自然的解决方式来面对未来的工业领导的发展方向,在循环经济里面,特别重视的是创新,要投资,要用大数据来去管理人类的生产跟消费跟物质的再利用,其中几个关键项目就包括塑胶、食品废弃物以及生物为基础的材料,我等一下会细谈。

  这里特别提到在大的城市里面,我们刚才提到城市废弃物,事实上提到包括了要面对的是材料、能源跟水,还有化学,在这个系统里面你怎么样可以做到循环和物废,事实上你要同时考虑这些问题。我在几年前特别提出从3R到12R,就是在过去所有环境管理里面只有提到了节约资源再利用回收,事实上要达到循环社会,你必须要从3R一直走到12R,要从维修、产品再利用、重新再设计、再制造,一路走到逆向的供应链管理,重新培训、研发,最后可以达到了未来的工业文明,这就是中国所说的生态文明的道路。对食品工业来讲有两个最重要在全世界的热点,认为食品工业必须要担负起环境安全的责任,第一个是食品包装的原料以及使用后的再处置,所以我们看像雀巢公司已经在去年宣布未来2025年所有包装都要可回收和可重复再使用,如何在包装技术上的投下科技跟研发,以及在物料里面食品的安全怎么综合考量,现在变为食品业里面一个最重要的挑战。

  我们看在欧洲来讲,它认为在循环经济创新的挑战里面包括很多项目,我特别从中选出在科技研发里面,认为最重要的跟健康、跟人类环境有相关的是包括生物经济、城市农业、工业生物技术跟精准农业改良作物的育种,这些是我们认为在整个人类循环经济体系下最需要投入科技研发的项目,在食品工业上又特别的,我刚才有提到材料,特别是包括了生物为基础的材料,另外就是3D打印,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衡量它的影响性,这是很重要的研发,必须要投入的。

  我们看看在国际上把食品的废弃物跟食品包装材料怎么样来做创新的一些国际案例,这个是在英国以食品废弃物来改变的一个新创公司,这个女孩子才27岁,她看到市场有非常多的废弃物,就把它做成了果酱,也得到英国皇室很大的重视。另外一个英国的年轻人,他在念书的时候,老师给了他一个课题,怎么样处理城市的循环,他选择了废弃的咖啡作为他新创公司的一个核心原料,他把三个科技放在一起,结果就把所谓的废咖啡变成了新的生机油的公司,他发现每一吨废咖啡可以让车子从伦敦跑到北京,再从北京开回伦敦,把废弃物变成重新可利用材料很好的例子。也有人认为咖啡的废料要回到土壤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所以有很多新的创新,在英国、欧洲,把废咖啡直接再变成了新的产品,包括提供了一个新的土壤都市农场的概念,卖给了顾客。德国有另外一家公司,这位年轻的创业家是一个科学家,在她的厨房里面看到了很多废弃的牛奶,又在厨房里面重新研究,把这些废弃牛奶跟她的专业结合,做成了一个新的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做成纺织材料,特别对皮肤敏感的病人,这就是那位科学家,她用她的微生物学跟循环经济的概念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材料,已经在德国上市。

  以欧洲来讲,对于循环经济里面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塑胶废料。在其中的塑胶废料里面,又以食品包装面对很大的挑战,这里面包括了欧洲有将近59%废的塑胶是来自于食品包装,可是在食品包装里边也有很多是跟所谓的食品安全有关,欧洲的例子是20%的咖啡跟75%的咖啡,事实上透过了塑胶垃圾可以减少食品浪费。我再讲几个新的例子,在可持续包装的原材料里面现在开始积极采用了所谓的非塑料的材料,这些是完全采用了,像小麦、植物跟稻米、麦子,包括胶膜全部是可分解的塑胶,这个是另外一个欧洲的芬兰的科技,用了三层材料来解决了这样子的塑胶废料跟食品安全,包装之间的一些平衡。我们去谈循环城市,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在城市里面有非常多其他的废弃物,事实上要经过一些交换,比如说像再利用,这是丹麦的一个例子,是关于美国的一个航宇局的科技,怎么样透过废水再利用,把它变成清洁水,同时跟畜牧业、水产养殖做一个综合的再利用,事实上变成最先进农业的技术。

  未来中国对全世界食品安全扮演一个极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的基础量大,10亿人对全世界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我们看到,中国有一些非常好的例子,我上个月到了龙江森工集团,看他们的蔬菜共生健康系统,而且同时跟生物科技相结合,事实上有非常多好的例子在中国。如何把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土壤问题重新逆转回来,成为全世界未来食品安全的一个重任。食品环境安全的综合利用,是将来中国对全世界可以做的一个重大贡献,比如像浙江湖州桑葚鱼塘,就是透过了环境的共生,达到了桑跟与鱼、蚕共生的一个生态系统。

  最后一个就是要谈到在这一拨循环经济、生物科技跟绿色工业文明为主导的进展下,中国可以扮演关键的角色,全世界都在努力往下一个所谓的绿色工业文明的方向发展,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将来会对全世界下一拨人类文明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很简单的报告,谢谢。

  刚才郑总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和城市发展未来的一些可能性,可以说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而且科学技术真的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提升我们食品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来不断的助推产业发展,提升食品的监管水平,那么在今年3月份我们发起了2018至2019年度食品安全创新技术和示范项目的征集活动,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是有14家机构和企业入围了食品安全创新技术和示范项目,今天在现场我们就要公布入围名单,首先要公布的是入围食品安全创新技术的机构和企业,请看大屏幕。

  好的,祝贺以上入围的机构和企业,请各位代表到台上来接受大家的祝贺,有请各位。

  接着下来请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女士、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李怀林先生上台为入围的机构和企业颁发证书,有请两位。

  这些创新技术可以说是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果蔬的冷链,包括信息的追溯以及原材料的追查等等,可以说这些创新技术都为食品安全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让我们再次掌声祝贺,我们再请两位嘉宾为机构和企业颁发入围证书,有请。我们拿到证书和奖牌虽然是多了一份荣誉,但是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让我们再次掌声祝贺,谢谢各位。

  好的,谢谢各位,请台下就坐休息。接下来要为大家公布的是入围示范项目的机构和企业,请看大屏幕。

  祝贺以上入围的机构和企业,请各位代表到台上,有请。接下来我们请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先生、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先生上台为入围的机构和企业颁发证书,有请。

  其实我们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多的项目已经在落地实施,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为老百姓营造和提供优质的食安环境。请两位嘉宾为入围机构和企业颁发证书,有请。

  陈院士,您请留步,我们都知道陈院士是食品安全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了,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想问您几个问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认为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形势大家最该做的是什么?

  我要讲一句别人都不太讲的话,就是当前食品的安全当中,很大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信心,消费者的信心不足,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所以,我觉得这次活动由中国经济网来主持,很有意义,就是我们利用这样的一个论坛,怎么来推动食品安全的信心,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了解。

  谢谢陈院士,我还有一个比较私密的问题想要请教您一下,大家都非常想知道,陈院士您是怎么可以保持这么好的身体和这么好的状态的,平时您在饮食上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注意,能不能跟大家讲讲。

  谢谢陈院士,我想“什么都吃”也是需要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做保障的,今天为了能够让大家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特别安排了两场圆桌对话,希望通过几位嘉宾的思想碰撞,能够给各位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更好的经验。

  下面就让我们有请第一场的嘉宾主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先生,以及对话嘉宾:

  有请各位到台上来参与我们的对话环节,本场的对话主题是科技创新赋能食品安全,有请各位。其实如果我们的食品安全是足够安全的,足够让老百姓踏实放心的,我们的的确确是可以做到什么都吃,但是要注意有一点,校园门口的那些五毛食品大家还是尽量不要吃了。接下来就有请几位嘉宾到台上来共同的参与对话环节,有请各位,接下来时间就交给胡教授。

  刚才主持人已经非常隆重的介绍了四位嘉宾,这个环节由我来客串一下主持人,我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胡小松,我们就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是保障的问题,围绕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和助力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还有问责和罚,其实还有生产过程当中最好的最严格的控制,看看各位嘉宾就第一个问题各抒己见,有请。

  谢谢主持人,科技助力食品安全,大家都知道,科技没有科学助力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科技对于推动食品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过去从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现在要达到吃的放心,这是我们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从现在食品来讲,我们在食品种植、养殖、加工过程当中,已经应用了诸多的科学技术,保障了食品从源头、种植、养殖、加工过程,能够提高产量,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安全,高产、优质。现在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怎么利用现在新兴的科技,怎么助力于当前的食品安全生产,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注意两个重点问题。第一要把食品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放到田间,包括保障土壤不能受污染,污染了怎么使它恢复,另外就是水不能污染,污染以后怎么能够恢复它原来的本质,所以在科技方面,我们要更多的投入到土壤的恢复。

  刚才表彰的一个项目里头就有一个,这就是我们将来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助力环境,但是我们应该更多的来投入。我希望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田间地头的科学研究投入,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土壤,没有一个安全的水质,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就生产不出来安全、卫生、环保的、生态的、绿色的食品原料。另外,我建议要在田间生产、养殖、种植环节,包括动植物、水产品,要提倡绿色加工,绿色生态这个环境,怎么能够实现高效、节碳、循环利用,这是我的观点。

  谢谢李会长,刚才是从管理的角度,那么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怎么样看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保障?

  主持人以及在座各位嘉宾、观众大家好,我是旺旺集团品质中心副总处长余惠民。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很凑巧的是,我的名字跟光明的质量总监王惠铭除了姓不一样,名字读起来很相似——惠民(惠铭),两大集团有两个“惠民”在,大家可以看到,在质量上是很有保证的。其实,就科技创新而言,我们集团这方面压力更大,因为旺旺在国内食品行业来讲,牵涉领域非常多的,不光是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基本上所有的食品领域都牵涉,所以我们面临到更多原料端的管理,以及中间对于各种不同的产品的制成管控,跟后端的销售环节。在运用科技上,我相信集团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打造了很完善的前端供应商,比如IPQC的模块、QM的模块,以及货端的CRM的系统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重点是在于经营管理者如何透过这些工具找到我们要管理的模块跟数据,因为这些工具重点是“提供”,这个数据背后的意义是让管理者能够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所以说我们这几年从风险角度的观念里面,一直在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刚刚胡小松教授讲的,中国十分重视源头端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在过程管控当中,这几年,尤其是美国FDA经常到外销工厂去做稽核,在稽核过程当中非常重视从风险的角度来去看管理等等。所以,我们这几年从风险角度,在数据部分抓了很多比较实际性,可以应用的,而且从预先的角度知道我们怎么去防控的方式方法等。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创新重点在于如何透过大家的经验跟技术去做到风险预防,从食安安全的角度去做到防范。

  谢谢,很有意思,创新的科技就像“百宝箱”,是一个工具,这么多年发展越来越强大,关键看企业是不是用这个工具来管好自己,虽然说安全的食品需要监管,但核心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请问王总,你们怎么用创新科技的百宝箱?

  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其实我们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这一块有两个抓手,一个抓手大家都知道是体系建设,一定要全员动起来抓食品安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就是科技创新,其实这些年光明乳业在科技创新这块,在助力食品安全这块尝了很多甜头,今天我们也有一些认识和感想,今天也在这个场合下跟大家汇报一下。

  科技创新赋能对食品安全的推动,在光明乳业做起来之后,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持续创新,全员动起来,第二个是机制层面,我们去年发布了“18165”品质光明战略,“18165”的“8”就是8项战略举措,其中这个战略举措里边有三条,都是聚焦于科技创新的。所以说首先作为一个规模企业,在战略定位上要指明方向,要定义好资源,要整合资源。第二就是组织架构,比如光明乳业研究院有一个食品安全研究部,然后有标准研究,这个部门我管它叫食品安全办公室,其实这三个部门它们各有分工,有部长来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把这种机制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推动这项工作长远发展,这是从机制上讲。

  从技术层面上讲,我想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作为企业考虑问题很实在的,要考虑应用效果,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最后要落在管控效果层面上。比如我举个例子,刚才陈院士给大家颁奖,其实这个颁奖活动,我们2016年获得了一个奖叫质量控制智能管理系统,当时那个奖我记得也是陈院士颁的,非常开心,这个项目着力点是两化融合,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一个人的因素,我们知道在质量管控中人是最关键的,最大变量其实也是人,出问题也是出在人身上,当时这个项目除了智能系统之外,重要是做了一些防灾技术、护互锁技术,你比如说工艺的互锁,上下工序之间的互锁,然后比如说设计智能防混阀阵,实际上每一个工序在转序过程中,它都通过智能系统来控制,这时候其实这个点感觉这个技术不是特别深奥,但效果非常突出,我记得当年推动之后,工厂在这块整个绩效大幅上了一个台阶,陈院士颁奖的时候我们很开心,因为感觉很荣幸,更重要一点感觉这个项目确确实实对基层食品安全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重点我们推动什么?推动大数据,大数据是个技术问题,但它最后推动是个管理的进步,食品安全管理我们简单讲,从不同维度讲,管理讲三句话,第一要把做的好和做的差的分开,第二把做的好的人在这个团队里很舒服,第三句话做的不好的人在团队里不舒服,靠什么,就靠大数据系统把过程量化出来,比如得奖的五星冷链技术,这个系统在冷链过程中通过质量大数据的运用,最后对整个管理的推动起了积极作用。第三点就像一个冰山,冰山上面是看得见的,食品安全技术方面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把冰山看不见的地方做好,所以这几个方面的作用在科技创新这块,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品质光明,科技引领,谢谢。

  非常感谢,我想前面从管理的角度和两个企业从生产的角度谈到了科技创新来助力食品安全,但是我们现在也注意到整个零售,特别是商业零售的过程当中,食品商业零售当中,跟消费者接触的最贴切,消费者的反馈也最激烈,监管也最严格,我相信通过商业的倒逼,通过商业的不断提出要求,对我们的生产,对我们的原料生产可能是一个好事,同时最近十年在商业当中,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手段等等,创新最活跃,与消费者最切合,所以我相信程总可能有倒逼的想法,您介绍一下。

  首先感谢中经网提供的这个平台,还有主持人胡教授的问题,以及刚才各位同仁,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对话环节的顺序,从农业、从生产环节终于到了我们终端的消费环节。我本人叫程缅,在便利蜂任食品安全方面的高级总监,也兼任便利蜂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便利蜂是一家24小时零售终端业态的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我们主要的手段是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来保证我们在生产环节,在商品的配送环节和在门店的制售环节全产业链、全供应链过程中食品安全管控水平全面的提升。我举几个例子,让大家能感受一下,在这几个方面我们是怎么应用科技创新手段的。比如说到生产环节,因为在便利店为了配合现在大家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会提供类似一些鲜食类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说像寿司、饭团,这些都是鲜食类产品,这些目前的生产加工都是在便利蜂控股的生产企业来直接进行加工完成的。我们现在就通过二维码的技术,在鲜食产品的包装上直接由二维码代替了条码,这样有什么好处,因为鲜食的保质期都是很短的,我们要充分的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是现在也有一些职业打假人非常活跃,经常利用过期商品来挑战商家,所以我们把这个二维码通过科技赋能,印在鲜食产品的包装上,因为我们门店的结账都是自动的结账,都是通过APP或一些自助的结款设备,如果有超过保质期的鲜食产品,二维码一扫就会自动的被拦截,这样就彻底不会把超期的产品带出消费者食用的,这是生产环节科技赋能的例子。

  说到配送环节,因为食品安全特别刚才我提到鲜食类的产品,最重要就是温度的控制,无论是冷藏温度,还是储存问题,还是热加工温度,这个在国家相关的监督管理办法里面或者是国家标准里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便利蜂在配送这些鲜食产品的时候,我们通过蓝牙技术,通过GPS的定位技术,甚至于运输的测震仪的安装,都可以在办公室,在远程随时随地的质量控制人员都可以24小时的看到我每一个商品和每一个货的温度的储存情况,完全是实时,所以我可以控制产品失温的情况,这是在配送环节。当然还有很重要商品的储存过程,现在我们都是自动分拣系统,按照门店的大数据,按照各个门店,因为周边群众它对产品的消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在库房里面自动分拣设备,按照订单定点配送不同的产品到门店,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服务。

  在说到门店环节,大家如果去过便利店的,可能有体会,我们有很多食品,也有很多非食类,有预包装的产品,也有很多鲜食类的产品,所以我们也会提供一些类似于早餐、正餐、米饭、炒菜,方便消费者广泛的需求,我们在保证这些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别是中心温度的时候,我们因为跟餐饮的不同,就是餐饮是从生到熟,我们是从熟到熟,所以我们引进了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和设备,特别是德国(英文)的万能蒸烤箱,有自动烤程的设置,包括烤程可以远程进行编辑,这样就是店员只需要进行严格的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证中心温度大于70度。另外大家看到门店都会有分物柜,这都是一些冷藏设备,包括分物柜对环境的一些监测情况,温度变化情况曲线,我们都通过手机的APP,像我本人基本上都是通过几大APP软件来实时看到全国的700家门店各方面的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基本上就是通过几个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谢谢程总,大家要注意,在全球进入科技创新的,我们说可能彻底改变人类一个关键的时代,我相信无论是大数据也好,智能化也好,新材料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等等等,还有今天想不到的技术,一定会给我们的食品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今天进来的时候陈君石院士说,小松,二十多年前的31个省市食品展与今天走进来的食品展相比,短短二十几年,完全不可想象,在第一届31个省市办食品展的时候,在今天已经看不到那些产品了,短短二十年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变化,二十年前大家能想到微信支付吗?三十年前能想到我们都能开着车来吗?四十年前你知道有手机吗?所以不要想,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可能今天在座的嘉宾讲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一定要想到明天,我跟一些大学的有些专家,他们说他们建立了什么现代什么什么学院,我们正在搞现代什么什么技术,我说你已经过的,你应该搞的是未来什么什么学院,未来什么什么技术,很遗憾,人类往往想不到自己的未来,想到的基本上都过时了。所以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时间关系,请四位专家憧憬一下,依靠科技创新助推我们未来的食品安全,每人一句话。

  食品安全把好“三个关”,原料关、加工储藏运输关,再就是最后的餐饮过程。我们发现好多的食品出问题,安全问题都在这三个环节,最根本的就是要控制好源头,就是原料,简单的来说种植业、养殖业,还有水产品,这三个环节是我们未来食品安全的根本,也是科学关注的重点源头。按照胡教授的题目,我的畅想就是将来在种植养殖环节,能够实行工厂化、智能化,大量的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实现了人工智能、控制了病虫害,控制了灌溉施肥,控制好农药兽药残留的降解过程,因为现在都是靠检测,将来智能化了投入这一块,才能够根本的解决好食品安全的环节。

  谢谢会长,我加一句。很重要的,原料,我告诉大家,很可能二十年以后、五十年以后,天下无农,因为五年前用干细胞已经生产出牛肉饼了,所以不用养牛养鸡了,用提取技术已生产出鸡蛋了,用酵母菌已经成生出牛奶了,今年黑科技,在美国股市上涨得很厉害,就是用豌豆等植物蛋白通过挤压技术,完全生产出来的碎牛肉粒、汉堡包、鸡柳,一定要想的更远一点,我相信人类是聪明的,智慧的,科技会带来你想象不到的未来,天下无农,并不等于天下没有农业,是一个全智能控制的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原料还有什么可怕的,谢谢。

  我想说食品安全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真的很困难,我个人认为,不管任何的科技创新来达到食品安全,还是回归人性,怎么讲回归人性?因为我觉得,我们集团董事长的一句话,从一开始就触动着我,任何从事食品制造业的良心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我觉得未来不管任何的变化,我觉得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我们要从良心出发,因为我们做出来的食品是给大家吃的。

  谢谢,良心很重要,机器人不需要良心,我们给它设置好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24小时的机器人不用教它价值观,只需要给它指令,而且不用给它付工资,也不用给它买保险,我想今天我们已在智能化的工厂看到中式菜肴从米饭炒菜全程无人的工厂,不是一个,已经好几个了,有机会可以去正大秦皇岛工厂去看一看,整个工厂没有人,仓库里边没有人,看来都是很有良心的机器人,谢谢。

  做质量,总是结果导向和效果导向,其实我们在推动质量过程中始终告诉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所以说在科技创新赋能食品安全这块,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应用导向,助力我们自身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谢谢王总,非常希望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以后光明不再养牛了,全部在发酵罐里边,由酵母菌可以生产人类最好,最安全、最营养的牛奶和羊奶,还有人奶,谢谢。

  这个题目也非常有意思,不是有句话叫“展望未来立足现在”,所以说到底,虽然便利蜂是一家科技创新企业,但我们还真的是像这次食品安全周所倡导的这样,一定要做一个良心企业,包括之前这些企业的代表也都提到过,所以还得尚德守法,所以我们在有高科技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要严格的按照《食品安全法》,特别是终端的零售环节,因为我们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大概每天会有几千个SKU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所以我们还是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包括我们的供应商、商品、采购、选品,我们在门店的每一个环节,目前我们的专利技术在图的已经有十多项,在图的还有四十多项,所以这些专利技术加上尚德守法的信心,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谢谢程总,还不够远,如果我们再畅想一下5G时代的到来,基本上没有延时,我们汽车可以自己开着走,完全人工智能的情况下,您畅想一下您的零售业将会是怎样,我们的家庭厨房里边有机器人给我们做饭,给我们开空调等等等等这一切,我想人类的未来非常美好。我们想的远一点,就更更好的理解科技创新是能够助力,更好的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食品的安全监管,食品更好的标准,食品安全的零售送到我们千家万户,让我们更加营养,更加安全,更加健康,谢谢大家。

  谢谢几位嘉宾。有请几位嘉宾合影留念。刚才几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推动作用。胡教授的想法非常的超前也非常的特别,但是相信现在的这些预想未来可能都会变为现实。听了嘉宾说到的这些,原来我们有这么多好的技术和手段,就是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消费者,让老百姓去了解去知道,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建立起大家对于食安的信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吃到的食物是安全、健康、营养的,而我们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大家都在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民以食为天,这真的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接下来请出一位入围2018至2019年度企业示范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做法,有请洽洽食品质量总监李功先生,有请。

  各位尊敬的嘉宾,大家好,下面由洽洽质量研发总监李功,带领大家走入洽洽,建立一场小小坚果的质量大王国。洽洽是一家生产坚果和瓜子炒货的传统型食品加工企业,我们生产什么呢,我们生产安全的产品、稳定的产品和新鲜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洽洽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制造型企业,制造什么呢?这也就是洽洽质量定位和质量方针,基于对消费者的,基于对顾客的食品和满足,制定出了安全、稳定、新鲜的质量定位和质量方针。那么简单来讲就是说对社会是安全的,对供应链是稳定的,对消费者是新鲜的,如何理解制作新鲜,我用几个苹果来表达一下,那么这一些苹果在座的各位会吃吗?这一个可能会,那么这一个呢?想都不用想,我肯定会选这个的,这就是新鲜,任何原料半产品和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条件的变化,慢慢都会变得不新鲜、变得不能吃、变得不安全,洽洽新鲜战略主要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如何让我们的原料,让我们的成品更好停留在最左边的苹果,这是第一层意思,然后第二层意思,然后如何识别出来它从新鲜变得不新鲜,甚至变得不安全的时候,哪一些指针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把它识别出来,然后形成到我们的标准里面,用于指导生产,结论就是远离最右边的苹果,然后选择最左边的苹果,用于我们的产品,这是洽洽的新鲜战略。

  回归到坚果炒货的这个特殊的行业,我不用多讲,要生产一个新鲜好吃的沙拉,你会选择这样的苹果吗?不会,你肯定会选择这样的苹果,所以我说要制作新鲜安全的产品,最主要是什么,首先是新鲜的食材,第二点炒货含有一些油脂,这些油脂是不饱和的油脂,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都是很金贵的东西,都是很娇气的东西,会随着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变化,氧化,产生一些不愉快不气味。还有一点,温度也会对它的原料,对它的产品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常识。还有时间的变化,大家请看,这个人,在座的各位认识吗?我觉得60后、70后、80后都应该认识他,只要看过法国电影《佐罗》的人都知道,这是法国影帝阿兰·德龙,这个是时间的变化。还有容器的作用,不用多讲。我们说美女驻颜有数,保鲜有方,分几个部分,首先好食材造就好产品,洽洽的坚果、瓜子、核桃等等这些原料是全球直采,为什么这样讲?大家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即便同样的东西因为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营养,不同的组分,那么洽洽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它应该生长,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所以我们会选择,比如土耳其的榛子,智利的蓝莓、柬埔寨和南非的腰果,当然还有我们国家的核桃,我们的核桃来自云南、新疆,我们的瓜子来自内蒙的内蒙,来自新疆等等这些地方,所以换个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全世界大自然的搬运工。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为了更好的掌控源头,我们有自己的育种基地,也有自己的果园。为了更好的识别,我们自己种植果园,对土壤也会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监控,用以进行有机肥料的实施,收了原料之后,对农残这些指标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和检测,这个图表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公司仓储的借鉴粮食行业先进的一些好的做法,用筒仓来储藏瓜子,解决了平仓在梅雨季节、高湿度的情况下产生霉变,甚至黄曲霉的波动,化解了这样的难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第二个部分高标准、出极致,大家知道一粒洽洽的瓜子,你要知道检测多少个项目吗?大家可能对国标、行标比较清楚,感官、杂质、霉变等等可能三四项,那洽洽一粒瓜子看得见的指标你知道有多少吗?总共有16项,仅仅是眼睛看得见的指标,这哪是做瓜子呢?我们的成品感官指标23项,当然了,还不包括乙化、微生物,还有黄曲霉的检测,所以说标准是非常严格。我们再讲进和出的部分,原料和成品的放行坚持严进严出,怎么样做到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借鉴了粮食行业的经验,把它应用到坚果,用什么?原料TTC染色来识别旧的原料,这样就能够保证我们对消费者的承诺,我们用当季采摘新鲜的原料,我们不用陈的原料,这些从技术手段能够控制,大家知道黄曲霉毒素非常敏感和非常重要的一个监控的项目。那么我们的黄曲霉监测是到货是批批监测,尤其一些重点的项目,像花生等等。为此公司配置了检测设备,然后我们的化验人员在检测设备为了提高它的效率,进行自己的研发和改动,虽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非常非常实用,它的效率从原来的6个样翻到24个样,翻了4倍,这样实现批批检测,如果有一台设备告诉大家批批检测,我会问你一天进多少批,能检的过来吗?洽洽是做得到的。

  第四个过程过程创新,确保安全,洽洽是拥有自己的坚果炒货生产工厂,而且加一个解释,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洽洽在泰国新的工厂已经开始试产,那么仅仅是在瓜子和坚果的前处理,生料的筛选部分,我们就拥有公司全套生产线,经过了七道筛选和人工的挑拣,所以我说大家想一下,它的原料的这个项目,我说洽洽是在做瓜子吗,洽洽其实是在“选美”,这是洽洽在20年前开创了由炒变煮的变革,这样一个创新。所以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在入味和干燥过程中的专利的技术。这是早期的煮瓜子,白煮入味箱,这也是洽洽的创新专利,那么我们最开始的煮瓜子是左边这个图,后来经过不断研发和改进,最新的第八代的技术是微压煮锅,而且这个微压煮锅,它的加水量,它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统统都是微电脑自动控制,全程控制的。还有我们充氮包装是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大家知道充氮技术很简单,我们这个充氮包装是获得了国家专利,大家觉得充氮这个东西是很简单,但是我们这个充氮有几点,它是采取了分段营造氮环境的技术,实现了颗粒装置,大家知道瓜子很轻的,如果你一吹,跑的到处都是,如何保证它的氮含量达成一定的高度,比如氧含量降到1%、2%以下,这是一个关键的控制点。

  我们再讲讲设计端,洽洽主力的产品小黄袋,小黄袋每日坚果,做每日坚果的企业很多,我只讲洽洽,洽洽实现了两个平衡,一个是吃的感觉的,实现了坚果和果干的味道口感的融合,这是一种平衡。第二个也实现了营养的平衡,双平衡这是第一个。第二点在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它凸显了什么?冷,因为冷冷冷,所以鲜鲜鲜,刚才前面几位嘉宾也讲过冷链,洽洽炒货怎么也会用冷链呢,你们又不是做酸奶,又不是做速冻食品的,好,我确实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原料,我们采自全球的原料,我们有自己的冷库,全年放在0到10度的冷藏库里保存,夏天温度高的时候,即便是路上跑两三天的运输环节,像核桃比较敏感的物料,我们都是采用冷链运输的,这就是冷。大家想炒货炒制温度很高,但是我们用的低温焙烤技术,所以相对来讲是偏冷的,包装25度以下,所以整个链条凸显低温和冷,这样才能保证坚果的持久、新鲜和安全。

  为了化解坚果和果干之间的水分迁移,就一点,就用葵花子油对果干表面形式保护膜,防止了水分的侵袭。再看洽洽每日坚果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还有一个不一样,在它的包装部分,第一采取了充氮,第二加了吸氧剂,第三加了干燥剂,它的包装袋是四层复合包装,镀铝,很好隔绝了氧、空气,保证了新鲜和口感,所以小黄袋八重新鲜设计,也基于这样小小的创新和努力,所以洽洽2018年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点,包括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坚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家健康品牌计划和入选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的创新、设备的创新是一种创新,但是作为食品安全对于质量来讲,观念和理念的创新更何尝不是,甚至会高于技术的创新,所以说洽洽人就是凭着对于食品从业者的良知和对食品安全发自内心的敬畏,以及对自己企业的热爱和对自己产品,对自家技术能力的自信,就凭着这个,所以洽洽才这样一点一滴取得了这么一点点的成绩,最后我想讲的是洽洽做每日坚果,做瓜子,做焙烤产品,最终洽洽实际上是做两件产品,一个是品牌,一个是品质,谢谢大家。

  谢谢李功先生,谢谢。通过刚才李功先生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原来一包小小的坚果竟然有这么多的工序,我们看到了企业的用心,也看到了企业的良心,今天我们确实是请到了非常多食品领域的从业者,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科技的力量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接下来若我们有请明略科技CEO助理兼数字卫生业务负责人鲁邹尧先生来谈谈他对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应用的一些看法,有请。

  特别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这么一家科技企业来做主题分享,我们是展会里面特别特殊的企业,因为我们这个企业不涉及任何的生产和销售的环节,我们是一家拥有2100个人纯粹的科技企业,码农大概有上千个人的状态,所以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动作。

  第一张图其实是前两天刚发生的一件事情,前两天我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论坛,这张图其实是我拍到的王锦汉总监演讲的一张封面图,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细节,已经把智慧监管改成智慧管理四个字,那监管和管理当中,其实我们也是作为一个科技企业,也有一定的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其实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网络化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监管这个动作,但是人工智能,智能化的动作是有机会帮助大家去更好的完成管理这个动作的,我用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论述一下怎么叫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更好的智慧管理。首先对人工智能,我们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分阶段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谈无人驾驶其实分为一到五,那我们也会看人工智能其实在纯产业链里面也会把它简单分成五个环节,从识别,到理解,到分析,到决策,到创新五个环节是传统科技型企业理解人工智能五个阶段。

  大家不要理解人工智能企业离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远,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利用人工智能应用相对比较好第一个是公共安全,第二个是网络营销,公共安全我不太方便具体来讲,但是网络营销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人工智能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都会用淘宝去买东西,前几年你在淘宝上买一个冰箱,买一个鞋,他会给你推送一个推荐,你买完海尔的冰箱,他还给你推一个海尔的冰箱,为什么?因为当时在整个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的应用上面来说,整个电脑或者阿里的后台其实没有很好的完成一个动作,就是理解,他没有理解你买这个冰箱,为什么去买一个冰箱,你现在去看,今天在618的时候在阿里上买了个电视机,他会给你推送一个电视机的支架,因为他理解了电视机旁边关联的设备其实是电视机的支架,而不是同样一个电视机,早些年,我在五年前,我就跟阿里巴巴里面做推介系统的同事有过一些交流,为什么他们要推荐同样的一个产品给到大家,就是因为他发现推荐同样一个产品的转化率是最高的,你买完成一个电视机之后,他给你推同样一个电视机它的转化率是最高的,他不知道电视机还有电视机支架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当时五年以前都没有完成识别和理解这样一个动作。而今天的这个网络化或者说互联网+的这样一个动作其实是帮助到大家更好去做智慧的监管,但是真正的电脑有没有理解在餐厅背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它没有识别,也没有理解,所以在智慧监管这条道路上已经停住了。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到大家去提高更好的智慧管理的手段,从识别到理解,到分析,到决策,到创新,我们简单归集为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叫数据在线,第二个系统叫分析洞察,第三个系统叫闭环智能,我简单给大家举三个例子,因为我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第一个数据在线的这个系统,这个数据在线大家可以看一下右边的那个图,小小的老鼠,人的头,没有戴厨师的衣帽,厨师的衣服、口罩以及一些物联网当中的有一些的温度,还有湿度,以及灭蚊灯有没有开启,这些多模态的技术在市场上面已经不稀奇了,坦白讲很多人都在做,但是我需要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观点,数据在线很核心的意义它不是抽查,食品安全行业,我早上跟陈君石院士也有一个交流说,大家其实在做食品安全,做了很多年的抽检的动作,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个普查的动作,也就是我们可以在背后利用到每个餐厅背后装的摄像头,完全对它24小时监控,我们可以在晚上白天各种各样的时间去看它有没有厨师违规的操作,看晚上有没有有害生物的出没,并且帮助把路径实现出来。

  第二个环节叫做分析洞察,我也给大家简单的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一个线号刚刚装上摄像头的时候,往下拉,其实你会看到这个绿色的路径就是老鼠出没的痕迹,这个老鼠其实在电表箱背后有一个老鼠洞,路径非常多,我们通过理解老鼠出没有害生物的藏匿点,堵上那个洞之后,其实把它的老鼠路径,老鼠的密度很大程度上的下降下来。那换到6月1号的时候,基本上老鼠的出没程度已经下降了很多。中国在1985年颁布了除四害的动作,除到现在,大概有四五十年左右的阶段,也没有特别好的帮助到企业用一些传统的手段,其实是很难治理好鼠患这个事情,通过人工智能,我们通过24小时不断监测老鼠出没的路径,从食源、水源、藏匿地,三个地方构建起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图谱的这样一个概念,知识图谱是广泛另外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所以在这个程度上面,搭建一个更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洞察的平台,是可以帮助到消杀治理公司,帮助到企业更好的完成鼠患的控制过程。这个也是我们在展会上面布置的一个小小的黑科技,大家可以看一下在画面的左上角是海底捞传菜的机器人,它白天传菜,这个声音如果可以放出来的话,晚上就变成了一只机器猫,就可以实现无人的驱鼠,虽然这个点大家觉得怪怪的,但是它其实是很好帮助大家去实现一个智能的闭环,从头到尾,从你的识别到你的理解,到你的分析,到你最后的行动,甚至说创新,在这个环节里边都是纯人工智能介入,没有智能人工,不需要人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白天传菜的动作,晚上化身为机器猫,我们团队开玩笑说机器猫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就是这样一个小的黑科技,这个展会的4号展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所以我们理解,将来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人工智能或者传统的科技型企业,不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制造的食品企业,我们也会认为,在公共安全和网络营销这两个大的行业之外,食品安全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的环境下面也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应用人工智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更好的智慧监管,更好的智慧管理的行业,我今天就说这四个,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推广,我们部门也做了一个科普性的公众号,在上面利用我们自己在舆情上面结合一些热点,因为我们经常会发现舆情上面有各种各样食品安全的事件,我们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面做了一些科普,比如说李斯特菌,比如说餐具的消毒,只是花五分钟时间做一个小小的科普,谢谢大家。

  听了刚才的这些分享,我真的想说一句话,科技改变生活,这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也被说过很多次的话,但是却道出了科技巨大力量,以及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未来,未来我们的技术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成绩,到底有多少种不同场景的存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在现在食品原料和来源非常丰富的今天,所有的这一切的确是给我们食品安全监管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保障我们的安全,让这些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接下来就让我们再通过一场圆桌对话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首先有请本场的嘉宾主持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先生,以及对话嘉宾: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第二个圆桌对话环节,由我来主持,我是科信中心的钟凯,然后现在我们有四位嘉宾,我大概看了一下,按时间的要求,可能每位的时间大概在6分钟到7分钟,我会抛出两个问题,所以两个问题能精简在3分钟左右。我先说第一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包括整个食品安全形势发展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位在工作当中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如何去实践呢,先请李院长。

  谢谢主持人,感谢各位在座的朋友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说新业态、新资源确实使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信息技术革命也好,包括产业升级,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增加,都给我们食品安全的监管,包括保证食品安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肯定应该是从机制体制方面,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制度是第一位的,深化监管的体制机制改革肯定是当前比较急迫的事情,另外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因为古语有一句话说,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我觉得这八个字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就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问题很主要的两个概括,那么最近我们也在做这项工作,那么包括我们的钟凯,我们的主持人

上一篇:不见炊烟的村庄 下一篇:沿河洪渡镇:蛋鸡饲养 激活村团体经济


Copyright © fun88乐天使客服|官网下载入口 京ICP备12048025号-4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本站由阿里云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